書法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也誕生了眾多的書法大家和流世至今的書法作品,給當代的書法愛好者和學習者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源。
以下是中國書法造詣最高的十大書法家,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1. 王羲之:晉代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圣”,他的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書法史上的杰作。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于創造。師學鐘繇,自能融化。鐘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鐘家隼尾波。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崇王羲之,不僅廣為搜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贊辭。
2. 歐陽詢:唐代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書,其作品以骨力雄勁、氣勢宏偉著稱,楷書四大家之一;其子歐陽通也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大家。
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歐陽詢不僅是一代書法大家,而且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練書習字的八法,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比較具體地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中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
歐陽詢最被人所熟知的作品:《九成宮醴泉銘》。
3. 趙孟頫:元代著名書法家,精通隸、楷、行、草等多種字體,尤以行書和楷書見長。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律,解鑒賞。
其書取法鐘繇、“二王”、李邕、趙構等,于篆、隸、真、行、草諸體皆擅,尤以楷書、行書著稱;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
趙孟頫的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等。
4. 文征明:明代著名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畫家和文學家,其書法作品“神韻天成,氣象萬千”。
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5. 王獻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兒子,有書法小圣的美譽,善于行書。
王獻之幼年隨其父王羲之學習書法,得其筆法,后又學習張芝,在此基礎上,對前人書法進行大膽變革,創造出了一種不拘六書規范、省并點畫曲折、務求簡易流便的“破體”。
6. 顏真卿:唐代著名書法家,擅長楷書,以“平正中和、清朗俊逸”著稱。被譽為是繼王羲之后,成就最大的書法家。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7. 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銳意草書,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
李白《草書歌行》稱譽懷素為”少年上人“,稱贊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稱他的草書天下第一,無人能及
8. 米芾: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
米芾的書法影響可謂是舉足輕重。米芾的法書,一般認為,學米書的第一家,應推他的長子米友仁,子承父傳,頗有建樹。
9. 孫過庭:“好古博雅,工文辭,得名于翰墨間”。他擅長楷、行、草諸體,尤以草書著名。
孫過庭在書法理論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書論之精華集中在《書譜》之中,歷凡是研究書法者,無不奉為圭臬。
孫過庭《書譜》推薦購買
¥82.6
購買
10. 張旭:唐代著名書法家,擅長草書,張旭的草書流暢灑脫,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懷素有顛張醉素之稱。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并稱“三絕”。
在書法方面,張旭書法風格最突出的特點是“狂逸”。
張旭勤于觀察客觀事物,善于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又勇于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并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
文章為個人見解,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