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背受笞刑,
朝天鳴不平。
洗冤血仇日,
水西路暢通。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貴州大旱,顆粒無收。朝廷派來的都指揮馬燁亂殺彝人,逼其交糧,還當眾將一個年輕貌美的女部落首領剝去衣服,鞭笞后背,奇恥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
奢香屬下四十八部頭人想要興兵為其報仇,可她卻整理好衣服,一臉的波瀾不驚,選擇了息事寧人的方式,避免了血光之災和叛亂的罪名。
但這口氣她是咽不下去的,于是騎著大馬,跋山涉水,直奔京師,這個御狀她是告定了!
這一天,朱元璋坐在高高的大殿上,看著下面跪著一個彝族女子,心中十分疑惑:“你是何人,為何前來見聯?”
女子毫無懼色,低頭大聲回答:“小女子乃貴州宣慰使奢香夫人,曾幫助皇上平息過當地的蒙元殘余勢力。我來這里是要狀告都指揮使馬燁,他為逼我造反,殺我同胞,奪我糧食,還說我是‘鬼方蠻女’,當眾對我裸背笞打。這種屈辱仇恨實在難以咽下,還請皇上明鑒!”
朱元璋陷入沉思中,而奢香夫人卻說:“如果皇上幫我報仇雪恨,我一定把貴州修得四通八達,確保茶、鹽等物資暢通無阻,并保證水西子孫世世代代都對大明王朝赤膽忠心,決不生事!”
皇上一聽龍顏大悅,不僅答應了她的請求,并在御花園設宴熱情款待,臨走時還送了不少金銀玉帛作禮物,讓奢香夫人受寵若驚。
朱元璋沒有食言,斬首了馬燁;而奢香夫人也沒有失信,帶領族人把貴州通往四川、湖南、云南的道路修得四通八達。
看到一個年輕的少數民族女子,竟有如此的魄力和威力,朱元璋也非常敬佩,稱贊道:“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連皇上都為其大聲稱贊,奢香夫人果然是巾幗不讓須眉!
在瀘州江陽區華陽街上,坐落著一個有名的“奢香公園”,里面最醒目的就是一座高大的奢香夫人雕塑,引來眾多游客駐足觀瞧。
這座雕像高22米,耗資1100萬元,非常大氣美觀。奢香夫人神態自若,目視前方,似乎也在認真欣賞著瀘州日新月異的發展,臉上還流露出欣喜的笑容。
瀘州人為何對奢香夫人如此厚愛?那是因為瀘州的古藺縣,就是奢香夫人的故里。在古藺縣的馬蹄鎮內,坐落著擁有600年歷史的奢王府遺址,每年都有不少人慕名而來祭拜。
奢香夫人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她究竟做出了哪些功績?為何如此受世人敬仰?這還要請大家聽瀘小文為您慢慢講來。
奢香生于元末明初,原名舍茲,又名樸婁奢恒,本是川南彝族部落首領家的公主,自幼冰雪聰明,美麗善良,1375年17歲的奢香嫁給了貴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領隴贊·藹翠,成了遠近聞名的“奢香夫人”。
千萬不要以為她是個只會紡織刺繡的弱女子,那可真是小瞧奢香夫人了!她性情豪爽,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比男子更深謀遠慮,深受族人愛戴,還得到了“苴慕”(君長)的美名。
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奢香夫人,是丈夫最好的賢內助,看著丈夫日夜操勞,十分心疼。于是她一邊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一邊幫他處理一些政務。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381年丈夫不幸染上重病,奢香夫人衣不解帶日夜服侍,遍請名醫診治,親自上山采集草藥煎湯,但仍不見好轉,奢香夫人心急如焚,卻又無能無力。
丈夫臨終前,拉著奢香夫人的手輕聲地說:“兒子還太小,我走后,水西各部的老老少少,就全托付給你了!”
一向樂觀堅強的奢香夫人,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悲痛,眼淚似斷了線的珍珠,滴落在丈夫的臉上。她用力地點了點頭:“你放心,我一定會把水西各部管理好的!”
丈夫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擠出一個淡淡的笑,然后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奢香夫人哭得悲痛萬分,肝腸寸斷。
擦去眼淚,換下喪服,她沒有一味地沉浸在失去摯愛的痛苦中,而是遵循丈夫遺愿,代替年幼的兒子世襲了宣慰使一職,擔負起更重要的民族大任。那一年她只有23歲!
奢香夫人不僅是一個能干的部落首領,也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她善于審時度勢,利弊要害。為了水西一帶的穩定和發展,明智地選擇了和朱元璋統一戰線。
于是,她跨上戰馬,拿起武器,帶領族人們消滅云貴的元朝殘余勢力,還向明軍積極打開通道,貢獻糧食,幫助朱元璋的軍隊順利進入云南,完全了全國的統一。
朱元璋一言九鼎,殺馬燁為她報仇雪恨。奢香夫人仰天長嘯:“蒼天有眼!吾皇圣明!”從此,奢香夫人對朱元璋更是忠誠無二。
她帶領族人打通了川、滇、湘的交通要道,有力地推動了水西的經濟文化發展,促進了民族團結,穩定了西南的政治局面。而后,奢香夫人的美名威震四野,響徹八方!
奢香夫人從小讀書習字,是妥妥的才女一枚,對文化教育自然十分重視。她改革文字,擴大了彝文在生活和生產等方面的應用,還興辦學堂,鼓勵族人學漢文化,修德潤身。
她還請來中原的能工巧匠向族人傳授種田、紡織等方面的技巧,并保護自由貿易,大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讓百姓們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奢香夫人的治理下,水西一帶的人們安居樂業、知書懂禮,到處都是一片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奢香夫人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奢香夫人的兒子阿期隴弟,年少有為,機智過人,為了能把他培養成更好的接班人,奢香夫人忍痛割愛,把他送進入了遙遠的京師太學去讀書。
朱元璋也很喜歡這個智慧上進的年輕人,曾叮囑國子監官員:“你們一定要好好教育阿期隴弟,他可是個做頭領的好苗子,千萬不要辜負奢香夫人和族人對他的重望!”
而阿期隴弟也深知母親的用心良苦,更不敢讓皇上失望,勤學善問,手不釋卷,苦學了三年,終于學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真本領。
三年后,當他穿著朱元璋親授的三品朝服榮歸故里時,奢香夫人帶領眾頭人列隊迎接,母子相見,相擁而泣??粗槐砣瞬?、滿腹才學、胸懷大志的兒子,奢香夫人感慨萬分!
為了報答皇恩浩蕩,奢香夫人不僅向皇上獻上60匹良馬,還把水西地區治理得更加繁榮穩定,讓朱元璋十分贊嘆和欽佩,所以才有了“奢香歸屬,勝得十萬雄兵”的感嘆。
奢香夫人為天下罕見的德才貌品兼備的奇女子,難怪詩人余上泗曾在《蠻洞竹枝詞》中對其夸贊連連:“風煙濟火舊巖彊,禮樂千村變卉棠。際得和承平遺事遠,部人猶自說奢香?!?/strong>
然而天妒英才,奢香夫人因整日操勞成疾卻無暇診治,結果日積月累,病入膏肓,38歲就芳華早逝,讓世人皆嘆惋。朱元璋聞訊后也痛惜不已,特遣專使去吊祭,同時敕建陵園、祠堂等以示悼念。
花已落,暗香存。奢香夫人雖已駕鶴遠去,但她非凡的功績、傳奇的經歷、可貴的精神,卻被人們世代傳誦。
世人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紀念偉大的奢香夫人,文人喜歡用詩詞歌賦來歌頌她的卓越功績,藝人們則常用影視作品,來還原奢香夫人那段不尋常的傳說。
小文就特別喜歡寧靜飾演的奢香夫人,美麗、智慧、大氣、勇敢,把一個遠見卓識的彝族女首領形象生動自然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仿佛奢香夫人真從歷史的壁畫中走出一樣。
600年前,奢香夫人帶領彝人們,開山修路,耕種農田,讓水西百姓安居樂業;600年后,瀘州的彝人們,秉承奢香夫人的精神,開拓進取,把家鄉建設得更富裕美好。
看,高高的杉木巖巍峨險峻;聽,雷火坪的敬酒歌淳樸動聽。
熱情好客的瀘州人早已穿戴好漂亮的民族服飾,準備好臘肉野菌麻辣雞,倒上芳醇的美酒,點燃起熊熊篝火,笑迎八方來客!
親愛的朋友,聽了小文的這番介紹,您是不是也對奢香夫人這個歷史上的奇女子刮目相看了?
在瀘州人眼中,奢香夫人不僅是一個名字,一座雕塑,更是一座豐碑,一種精神!
正如“鳳凰傳奇”組合在歌中唱的那樣:一座山翻過一條河,走過千山萬水永不寂寞,你來過年華被傳說,百里杜鵑不凋落……
文 | 碧琉璃